在沖壓生產中,是否選擇使用連續模(又稱級進模、跳步模)進行生產,并不完全取決于沖壓件的數量是否達到30萬件以上。雖然30萬件常被用作一個參考點來討論是否采用連續模的經濟性,但這一決策實際上涉及多個方面的綜合考慮。以下是對這一問題的詳細分析:
一、連續模的特點與應用
連續模是一種在一次沖壓行程中,采用帶狀沖壓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幾個不同的工位同時完成多道沖壓工序的冷沖壓沖模。其主要特點包括:
工位多、效率高:連續模可以完成沖裁、彎曲、成形、拉深等多道工序,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節省設備、模具數量和車間面積:使用連續模可以減少設備和模具的數量,同時省去了半成品的轉運和存儲。
易于實現自動化:連續模使用卷料或帶料,送料、出料和疊片等都容易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安全性。
然而,連續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結構復雜、制造精度高、周期長、成本高以及維護困難等。此外,由于各工序是在不同的工位上完成的,定位累積誤差會影響工件的精度,所以連續模生產的工件精度一般不高。
二、選擇連續模的考量因素
沖壓件數量:雖然30萬件常被用作參考點,但并非絕對。對于大批量生產,連續模的高效率可以顯著降低單位成本。然而,對于小批量生產,連續模的高成本可能并不劃算。
產品特性:產品的形狀、尺寸、材料以及工藝要求等都會影響模具的選擇。例如,形狀復雜且沖制后不便于定位的零件更適合采用連續模沖壓。
經濟性分析:需要綜合考慮模具成本、人工成本、設備投資以及生產效率等因素。對于某些產品,雖然沖壓件數量未達到30萬件,但由于模具成本相對較低或人工成本較高,使用連續模仍然具有經濟性。
設備條件:連續模使用的壓力機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功率和精度,以確保模具的正常運行和產品的質量。
技術水平和維修能力:連續模的結構復雜,制作精度要求高,需要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的維修工人和比較精密的專用設備來進行維護和修理。二手沖床回收
三、結論
綜上所述,是否選擇使用連續模進行沖壓生產,并不完全取決于沖壓件的數量是否達到30萬件以上。而是需要根據產品的特性、經濟性分析、設備條件以及技術水平和維修能力等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做出決策時,建議進行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和風險評估,以確保選擇最適合的模具類型和生產方式。
因此,對于“沖壓30萬件以上就開連續模嗎”的問題,答案并非絕對。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靈活選擇。